擺脫「填鴨式」教學 全腦學習e世代

//

本校辦腦科學為本教學基礎培訓工作坊
為了讓老師能進一步了解腦部結構和特性的科學方法,明白腦內的生物標誌物如何影響著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達致知己知彼,因應學生的特性而因材施教,本校特於2023年3月14日邀請「腦基礎教育學會」會長陳惠良先生為本校中高層領導人員進行腦科學為本的教學基礎培訓工作坊。
陳惠良先生為資深教育工作者,曾在中學任教及擔任行政工作共廿三年、亦曾任香港大學兼職講師、浸會大學兼職導師、香港教育學院客席講者、教育局小班教學測試及研究組導師、教育局訓輔組顧問。他擁有教育及教育研究學雙碩士,為香港首位獲得國際認可「腦基礎教學」及「心智習慣」培訓導師資格的導師丶現任腦基礎教育學會會長、腦科學與思維教育學院課程總監、國際心智習慣學院區域總監(中國及香港)、腦效能及神經反饋科技中心行政總監及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兼職講師。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說話常常在我們的耳邊響起,進入廿一世紀,互聯網的誕生、大數據的應用和人工智能的普及,知識已不再是力量的根源,態度和技能才是主導知識的領航者。
講者陳先生指出,廿一世紀成功的教學,老師不需要太在意標準答案,而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和肯定則對學生腦中的前額葉的發展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往往是決定學生是否能學習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培養出自律、具分析能力和解難能力的學生。
隨後,在介紹了腦科學的基礎和用途後,陳先生便開始以輕鬆、有趣和互動的方式帶領老師們進行互動體驗和分享。他以超過四十多種的分組互動的策略帶領着老師體驗課堂上合作學習的互動氣氛,旨在讓學生自小樂於表達和嘗試,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效能。並可透過即時的進展性評估策略,達致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和使之樂於學習。
當天下午,陳先生透過腦區的概念和人腦造影圖片介紹及分析腦部結構和不同部分的功能,並教導老師們如何透過提問和回應技巧誘導學生多思考和表達意見,刺激學生的腦部前額葉的發育,讓學生思考進而學會解決問題。同時,他也透過短片向老師展示簡單合作學習模式的鄰座交流策略,展示如何鼓勵和引導學生抒發己見和反思,由獨自思考變成二人一組,再四人一組,循序漸進集思廣益,與不同的人連結合作來強化大腦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習成效。
整天的培訓中,陳先生介紹的互動策略非常豐富,不時要求老師以肢體動作回應提問或離座進行小組活動,場面熱鬧,掌聲此起彼落,笑聲不絕,老師們皆表示感受深刻,獲益良多。

20230316010

20230316011

20230316012

20230316013

20230316014

20230316015

20230316016

20230316017

20230316018

2023031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