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心感謝澳門司法警察局

茲有網傳相片涉及「澳門童子黨出現,毆打老人,破壞公廁」事宜,經司警調查後,迅速尋獲涉案未成年人,事件中不涉及本校學生,在此感謝司警局釐清事件。

利瑪竇中學 謹啟
2024年4月17日

【多元為始,適性為新──本校辦「優質學校改進計畫」多元評量培訓】

//

新的學年即將到來,為精進教師教學專業,協助同學們在新的一年繼續在適性、關懷、豐富的學習環境中成長學習,本校於2021年08月25日舉辦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之「優質學校改進計畫」(Quality School Improvement Projrct,QSIP)系列培訓活動。
此次培訓延續上學年尾聲的「照顧學習多樣性」主題,針對差異化學習中的評量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學校該計畫之發展主任胡翠珊博士、周富鴻博士,從理論概念、實際案例到實施方法與師生作分享與答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次培訓仍採用遙距工作坊形式進行,專家於香港透過網上直播,與我校教師交流。教師以科組為單位分組,透過聆聽、討論、問答,向計劃專家學習,同時也與校內同伴交換意見,思考新學年如何透過評量的改進,提升教學的品質。教師全程投入參與,不只針對共同的多元評量方式提出看法,也從自己的科組出發,分享科目內的寶貴經驗與不同組別的夥伴。
專家提到,教師應該對評量有準確的認識,釐清評量在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評量的目的不僅僅是篩選學生、作為評斷學習表現的方法,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認識自己工具。此外評量需要盡可能的多元,涵蓋更多的面向,以真實反映出每個學生的獨特性與能力。教師亦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設定適當的評量項目與方法,以落實真正的學習公平。
除了理論之外,專家亦提到諸多多元評量的操作實例。這些實例雖然是個別教學機構與科目的經驗,但實值得教育工作者參考與學習。例如依據不同特質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英文學習任務、針對團體作業中的「分工」的真實意義、透過專案式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等。周富鴻博士特別提醒,活動的設計最終必須回應到學科的本質與教學目標,才能反映學習的成果。
此外,工作坊中亦探及電子化學習在當前教育現場中的應用。胡翠珊博士不僅介紹電子資源和軟體,也分享了這些軟體如何在現場中,結合現有的紙筆作業模式以及課堂環境作運用,並指出如此操作相比與傳統課堂的優勢。
最後,針對上述多元評量機制的建立,專家們也提出了幾個實用的基礎模型。例如確認清單,量表、質性描述的建立,並期許教師透過不斷的溝通、聆聽,形成共識,創造出符合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需要的評量系統。活動在3個小時的腦力激盪與積極學習中圓滿落幕,為新學年創造了一個好的開始。

20210902001

20210902002

20210902003

20210902004